优质范文·更完美的生活!

深度范文

韩愈《马说》教学设计(韩愈马说朗读)

来源:未知 作者:佚名 发布时间:2024-10-31 09:28:18

精选10篇

《马说》课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,对统治者埋没人才进行了讽刺、针砭和控诉,愤懑不平之情充溢其中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!

精选篇1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,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。

2、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。

3、翻译并背诵课文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1、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。

2、翻译并背诵课文。

【课前准备】

1、朗读课文,扫除文字障碍。

2、试着分析文章的结构。

【课时安排】

两课时。

第一课时

教学内容

积累字词 翻译课文 朗读背诵。

教学设计

一、导入

战国时,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,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。他对春申君说:您听说过千里马吗?有一匹千里马,已过拉车年龄。有一天,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,蹄子蹬直,膝盖弯屈,尾巴下垂,皮肤溃烂,汗水四溅,它实在拉不动了。这时伯乐遇上了它,爱怜地抚摸它,为它哭泣,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。于是,千里马俯身喷气,仰头嘶鸣,声音直冲云霄。这是为什么呢?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!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,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,让我像千里马一样,为您仰天嘶鸣吗?

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。现在,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《马说》,它将告诉我们,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!(教师板书课题)

二、正音正字

祇(zhǐ) 骈(pián) 尽粟一石(dàn) 食(sì)马者

其真无马邪(yé)

(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,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,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)

三、朗读课文

初步感知课文内容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,最好能集体朗读,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。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,读得要响亮、流畅、沉稳。

朗读提示:

世有/伯乐,然后有/千里马。千里马/常有,而伯乐/不常有。故/虽有名马,祇辱于/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/槽枥之间,不以/千里称也。

马之千里者,一食/或/尽粟一石。食马者/不知其能千里/而食也。是马也,虽有/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/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 /不可得,安求/其能/千里也?

策之/不以其道,食之/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/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/临之,曰:天下/无马!呜呼!其/真无马邪?其真/不知马也。

四、翻译课文

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,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义,最后进行课堂交流。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。

教师提示:

然后(在这以后)有千里马 故(所以,因此)虽(即使)有名马,祇(只)辱(辱没)于(在)奴隶人之手,骈(一并)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(有时)尽粟一石 (饲,喂)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(这)马也 美不外见(表现,表露) 且欲与常马等(等同)不可得 (怎么)求其能千里也 策(鞭打)之(指代千里马)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(才,才能) 鸣之(无实在意义)而不能通其意 策(马鞭)而临之 其(难道)真无马邪 (大概,或许)真不知马也

附参考译文:

世上有了伯乐,然后才会有千里马。千里马是经常有的,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。因此,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,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,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。

日行千里的马,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,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。(所以)这样的马,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,却吃不饱,力气不足,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,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,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?

鞭策它,不按正确的方法,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,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,(反而)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:天下没有千里马!唉!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?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!

五、背诵课文

要求在熟读课文并且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或速记、或互相检查,要求能当堂背诵。教师做适当地检查。

六、作业

1、将全文译成现代汉语,完成练习二。

2、继续背诵课文。

3、完成思考题:

⑴ 根据标题所示,试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。

⑵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
⑶ 试简述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。

第二课时

教学内容

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。

教学设计

一、检查作业

包括字词积累、课文翻译和朗读背诵。

二、整体感知

1、教师导学:

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初登仕途,很不得志。曾三次上书宰相,要求提升重用,未能如愿,心中郁闷不平。

思考题:

⑴ 结合标题,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。

⑵ 结合创作背景,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
⑶ 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点?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文章?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?

(在预习的基础上,采用小组交流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做出解答,教师应切实地做好点拨)

2、教师提示:

⑴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。标题是《马说》。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,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,如《爱莲说》。

⑵ 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,同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、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。

⑶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,这种写法赋所托之物以某种象征意义,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。本文就以千里马喻贤才,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。类似这种写法我们还在《在山的那边》《行道树》等课文中学过。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体的形象之中,曲折、含蓄地表达中心,能激发读者的想像。

情人节的话语英语

三、重点研读

1、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

教师导学:

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,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。请同学们阅读思考,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。

⑴ 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?

⑵ 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?

⑶ 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?

⑷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

(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,自主探究;其次合作交流,共同研讨)

教师提示:

⑴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。

⑵ 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。

⑶ 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天下无马!

⑷ 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

⑸ 其真不知马也。

将上述句子读一读,读出相应的语气来,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。

2、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

教师导学:

⑴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,当然要有观点,请大家从文章中找一找中心句。另外本文在结构上很有特点,也请大家说一说。(小组讨论)

⑵ 学生可能围绕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其真不知马也哪个是中心句的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。不妨让大家争论一下,进行思维和口语训练。

教师提示:

⑴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: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但本文的着眼点却是: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经过层层论述,最后得出其真不知马也的结论,中心句当是其真不知马也。

⑵ 在结构方面,本文脉络清晰,丝丝入扣,全文围绕其真不知马也这一中心层层推论。

第一段,首先表明作者的基本观点: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可以视为总纲,旨在强调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,恳切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,重用人才。然后宕开一笔,指出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既从反面说明了基本观点,又深刻地揭露了现实问题,这是本文的中心议题。继而水到渠成地叙写千里马被屈辱、埋没的不幸遭遇,作者怀才不遇的苦衷隐含其中。

第二段写千里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不能展其才华,揭露问题的实质──伯乐不常有。安求其能千里也?之反诘,吐尽心中的愤懑与不平。

第三段尽数统治者的种种愚妄浅薄,令人切齿;进而引发感慨,揭示中心。其真无马邪一问,如箭在弦上,蓄势待发;其真不知马也一答,如泰山压顶,直捣黄龙。全文一气呵成,酣畅淋漓。

四、拓展延伸

教师导学:

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,但他并不心灰意冷。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、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,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。请同学思考一下,在封建社会里,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?再联系当今社会,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?怎样才能多出人才,快出人才,人尽其才?

(小组讨论,找出中心发言人课堂交流,不必统一结论,只要能谈出想法,提高认识能力就可以了)

教师提示:

在封建社会里,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如同痼疾,是很难避免的,因而韩愈的希望更是难以实现。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局限性。当今社会是人才辈出的时代,主要是有了宽松的育人环境,英雄因有用武之地而能大展宏图。

五、教师小结

韩愈的《马说》因其笔势犀利,表意恳切,文辞练达而传诵于世。其思想内容对封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,即使是在当今社会,也有其意义。更可赞叹的是作者本人,他不因自己的不公遭遇而妄自菲薄,而是直言力谏,自强不息。我们不仅要从他的文章学到知识,更应从作者身上汲取精神力量。

六、作业

1、默写课文。

2、完成练习一、三。

3、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,写一篇短文,表达对某一问题的认识。

精选篇2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、虚词的词义;

2、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,领会文章寓意。

【教学重、难点】

1、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、虚词的词义;

2、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。

【教学课时】

2课时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第一课时

一、新课导入

请学生说说有关“马”的成语。

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,姓孙名阳。据说,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。在羊肠小道上,它用力挣扎,汗水淋漓,还是拉不上车去。伯乐见了,就赶紧挽住千里马,泪流满面,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。千里马低下头吐气,又抬起头来长鸣,嘶叫声直达云霄。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。

今天,我们学习《马说》,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。《马说》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,属议论文体。“说”是“谈论”的意思。

二、整体感知

1、听课文录音;

2、字词学习:祗(zhǐ) 骈(pián)

3、学生齐读课文。

三、翻译理解

1、学生自学,划出疑难点;

2、全班交流:

⑴ 重点词:

祗:只是。

辱:受到屈辱。

骈:并列,一同。

是:这。

能:才能。

见:通“现”,表现。

且:尚且。

等:相等。

安:怎么能

临:面对。

⑵ 一词多义:

虽: A、故虽有名马: 即使。 B、虽有千里之能:虽然。

以: A、不以千里称也: 用。 B、策之不以其道: 按照。

食: A、食之不能尽其材: 通“饲”,喂。 B、食不饱: 吃。

其: A、其真无马邪: 难道。 B、其真不知马也:指代他们。

C、食之不能尽其材: 指代千里马。

策: A、策之不以其道: 鞭打。 B、执策而临之: 马鞭。

能: A、安求其能千里也: 能够。 B、虽有千里之能: 才能。

四、课堂小结

翻译文言文,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,做到“信、达、雅”这三字诀。而且,必须大声朗读,投入感情地朗读,在朗读的过程中,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,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,所谓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是也。

五、布置作业

1、背诵课文;

2、完成《语文作业本》基础部分;

3、课外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检查作业

1、指名背诵课文;

2、翻译重点字、词(见前一课时)。

二、探讨质疑

1、千里马指什么?伯乐又指什么?

“千里马”比喻人才。“伯乐”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。

2、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,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,原因是什么?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、被摧残,原因又是什么?

前者因为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”。后者因为“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”,“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”“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。”

3、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
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、摧残人才的讽刺、控诉。

三、拓展探究

1、文章为何提出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”这一问题?

如果没有伯乐,即使有千里马,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、被摧残的命运,其价值就无从体现。这样阐述,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,即突出了发现人才、赏识人才、任用人才的重要性。

2、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?

“其真不知马也!”

3、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“伯乐”的出现,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,那么,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呢?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,抑或是怎样呢?

(学生自主发言,言之有理即可)

四、总结全文

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,借千里马难遇伯乐,最终被埋没,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,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。

五、布置作业

1、背诵全文;

2、完成《作业本》练习。

3、阅读《骥伏盐车》,回答文后题目:

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。蹄申膝折,尾湛胕溃,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,中阪迁延,负辕不能上。伯乐遭之,下车攀而哭之,解纻衣以冪之。骥于是俛而喷,仰而鸣,声达于天,若出金石声者,何也?彼见伯乐之知己也。

(节选自《战国策、楚策四》)

⑴ 千里马受到怎样的不公对待?

⑵ 千里马为什么“俛而喷,仰而鸣,声达于天,若出金石声者”?

⑶ 文中表现出伯乐怎样的思想性格?

精选篇3

一、自读作业

1、给加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。

⑴ 奴隶人

A、做奴隶的人 B、农奴、家奴

C、 隶人(职位低微的吏役) D、仆役(既含B又含C)

答(D)

⑵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

A、等候 B、等同、一样 C、等于 D、等级

答(B)

⑶ 策之不以其道

A、道理 B、规律 C、方法 D、道德

答(C)

⑷ 执策而临之

A、面对 B、驾驭 C、到达 D、光临

答(A)

2、选出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(一组)。

⑴ 一食或尽粟一石

A、或得日或否 B、而或长烟一空

C、或异二者之为 D、或曰,此东海也

答(B)

⑵ 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 ④策之不以其道 ⑤山之僧智仙也 ⑥越长城之限 ⑦愿陛下亲之信之 ⑧悍吏之来吾乡,叫嚣乎东西 ⑨杜少府之任蜀州 ⑩甚矣。汝

A、②③⑤⑥ B、①⑧⑨⑩ C、④⑦⑧⑩ D、①②③⑤

答(A)

⑶ 其真不知马也

A、环滁皆山也 B、故自号 醉翁也

C、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琅琊也 D、此后汉所以倾颓也

答(A)

3、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。

⑴ 才美不外见

A、(千里马)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。

B、(千里马)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。

C、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。

答(A)

⑵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。

A、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,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。

B、饲养人吆喝千里马,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。

C、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,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。

D、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。

答(C)

4、这篇文章的主旨是:

A、论证人才的重要性: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

B、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,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。

C、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,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。

D、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,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。

答(BC)

5、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是:

A、托物言志 B、借景抒情 C、托物寓意 D、记叙与议论相结合

答(C)

二、课文分析

1、关于《马说》的主旨:

有人根据作品开头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,便认为本文主要论证人才的重要性。这样分析不准确,开头两句确有总领全篇的作用,它是文章议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根据,但不是结论,也不是作者写本文的主旨。

文章结尾一句话值得注意: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。其真不知马是论证的中心。是谁不认识千里马呢?是他们(其)。他们又是谁,是当时的唐代统治者,是他们埋没人才、迫害人才。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。第一个其字也可解释为被借用的岂,作难道讲。

韩愈所以能写出如此尖锐的杂文,是和他的亲身遭遇分不开的。这篇《马说》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(795~800)间。其时,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,未被采纳。他在京城应试觅官,奔走相告,一共呆了10年之久,最后无限怨郁,离开长安。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《马说》的思想基础。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,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。当然,我们也不能把本文的主旨局限于此,而要从他个人推广到整个封建社会。在封建社会里,压抑人才、埋没人才是普遍现象。

本文是对不能知人善任的封建统治者的有力嘲讽与鞭挞。

2、关于《马说》的结构:

第1段,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(写世有伯乐的重要性。)提出论点──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

第2段,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(写世无伯乐的危害)。

第3段,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(对当世无人识马的慨叹)。结论──其真不知马也。

由此可见,本文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,逻辑性极强。

三、疑难问题解答

1、关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理解

究竟是谁鸣之?谁不能通其意?

一说是食马者,即养马的人。一说鸣之的主语是千里马,不能通其意的主语是食马者,代词之指代千里马。我们采用后说,故自读作业3、⑵选择 C答案。因为这一说,较符合作者的原意。这一点可以和关于本文的主旨结合起来理解。至于D答案,因为较笼统,含义没有说清楚,不能算对。

2、关于奴隶人

奴隶人是奴和隶人两个词。奴,指受压迫受剥削受人奴役的丧失自由的人,如农奴、家奴。隶人,指职位低下的吏役。应读成:奴棗隶人。《教参》译文中把它译成仆役,虽然也对,但较笼统,含义没有说清楚。

3、关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。

且副词,犹,尚且。等,等同,一样。可译成:尚且跟普通马一样(的地位)还得不到,(又)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!

四、背诵和默写全文

五、教学参考资料

1、《马说》是韩愈《杂说》中的第四篇,所以有的本子又题作《杂说四》。不过,现在人们大多叫它《马说》,也有叫《说马》的。(摘自《唐宋八大家散文》)

2、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:

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,思想上尊儒排佛。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,提倡散体,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。他的散文,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,气势雄健,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。(摘自《辞海》韩愈条)

【《马说》指导课内自读简案】

一、教师提示自读要点和自读方法

1、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,可以发表议论,也可以记事,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。当它发表议论时,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,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,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,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。我们学习《马说》,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,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。

2、本文采用了托肠物寓意的写法。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,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主,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,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。学习本文要深入领会作者的主旨。

3、学习本文以自学为主,对照注释,弄懂大意,然后完成自读作业,最后质疑问难,师生共同讨论有关问题。要加强朗读训练,熟读深思于自知文到妙来无过熟,这说明了熟读的.重要性。

二、自读作业(同前)

三、讨论重要内容

1、关于《马说》的主旨。

2、关于《马说》的结构。

3、关于《马说》的写作特点。

4、关于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。

详细内容均见前自读教案。

四、作业

以《我怎样成为千里马》为题,写一篇作文。要求:结合课文《马说》,结合自己的实际。

【《马说》难句解析】

1、祗辱于奴隶人之手

祗(zhǐ)同衹、只、止、但、单、独,

作为范围副词来看是一组同源词。拙著《文言难句例解》(卷一)说奴跟隶并列地修饰人,很不足取。不敢护前,谨此改正。奴是一个词,《说文》说是罪人,《玉篇》:《周礼》曰:其奴,男子入于罪隶。引申为被役使者。隶人是一个词,就是古代因罪入官为奴,从事劳役的人。《仪礼、既夕礼》:隶人涅厕。郑玄注:隶人,罪人,今之徒役作者也。或说隶人是职位低贱的吏役。

译文:只是被奴仆或者隶人的手侮辱着。

2、食之不能尽其材

转折复句的紧缩形式。紧缩句体现了急迫的语言心理。

食之可以有两种解释:一、食同饲,喂;二、食增加使动用法,食之等于使之食。尽其材,《课本》注:竭尽它的才能。指喂饱了马,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。材同才。材不应当解释为才能。《说文》:材,木梃也。木棒子,引申义是材料,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其材足以备器用。杜预注:谓皮骨齿牙骨角毛羽也。本句的材指饲料。尽是不及物动词增加使动用法。

译文:喂它却又不能让它把那些饲料吃完。尽其材前面隐含使之,因是口语语体而省略。

精选篇4

《马说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,属论说文体,原为韩愈所作《韩愈文选》中《杂说》的第四篇,“马说”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。

教学目标

1、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。

2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。牢记“说”的文体知识。

3、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怀才不遇、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的情感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研(独立)——初次解读

(一)背景导入:《马说》大约作于贞元11—16年间(795—800),其时,韩愈初登仕途,很不得志,曾三次上书在想求擢用,但“志不通”,“足三及门,而阍人(守门人)辞焉。”尽管如此,它仍声明自己“有忧天下之心”,不会遁迹山林。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和武宁节度使幕下,郁郁不乐。所以,常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。在这种情况下,韩愈写下了《马说》,由此,我们可以推断,此文表达的是韩愈什么样的情感?——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。

(二)对比导入:投影1:刘翔跨栏照片

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,他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世界记录,取得男子110米栏冠军,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,除了个人努力以外,还要靠什么?

教师引导:从儿时的矮小瘦弱,到如今的身高臂长,从平庸的跳高选手到奥运会冠军,年轻的刘翔,早已习惯了鲜花和掌声,但在刘翔的背后,有那么一位默默无闻的教练孙海平。连刘翔自己也说过:“除了自己的天赋外,师傅有很大的功劳。”孙海平就是能识刘翔这匹“千里马”的“伯乐”。今天,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,唐代文学家韩愈的《马说》。

(二)疏通文字:

1、解词

(1)、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

然后有千里马 而伯乐不常有

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

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

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

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 才美不外见

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

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

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。

(2)、交流答案,教师适时对文中的古今异义“、词类活用 “千里”、通假字“见”“材”“食”“邪”和等加以总结

总结明确:

通假字

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“食”同“饲”,sì喂。

不能尽其材 “材”同“才”,cái才能。

其真无马邪 “邪”同“耶”,yé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吗”。

才美不外见 “见”同“现”,xiàn表现,显现。

词类活用

虽有千里之能“千里”,名词活用为动词,日行千里。“骈”“尽”

古今异义

然后 故 虽 称 等 安 策 道 通 临 是 或

一词多义

“食”“以”“虽”“其”“而”“之”“策”

虚词

而 之 其 以 也

特殊句式

倒装句 :

①定语后置:“马之千里者”即“千里马”。

②副语前置:“且/欲与常马等/不可得”即“欲与常马等且不可得”。

介宾短语的用法:

①策之<不以其道>

②骈死<于槽枥之间>

③祗辱<于奴隶人之手>

省略句:

①(人)策之不以其道

②(人)食之不能尽其材

2、释义

挑出本文重要句式进行翻译,形式有三种:

(1)、给出原句,要求动笔翻译并核对答案讲解翻译要点。

(2)、给出译句,要求对照译句默写出原句。比照原文后明确字词要点。

(3)、给出原句和不严谨的译句,要求找茬评分。通过这种形式强化记忆句中重要字词和句法。

3、自读会意

学生两人一组,一人读原文,一人说译文后互换任务。

(三)走近作者,通读文本。

1.韩愈简介:韩愈(768—824),唐朝河南人,郡望昌黎,所以,后人称“韩昌黎”。三岁而孤,勤奋苦学。24岁中进士后为官,官至吏部侍郎。为官的生涯中因为民说话指斥朝廷和谏唐宪宗迎佛骨而两度贬官。因晚年任吏部侍郎,卒谥“文”,所以,后世又称他为“韩吏部”和“韩文公”。

文学上: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,开启了一代文风,所以后世将他和柳宗元并称为“韩柳”。

诗与孟郊齐名。散文内容复杂丰富,形式多样,达到了思想、艺术完整的统一。著名的诗有《早春》等,著名的散文有《马说》《师说》《进学解》等。韩愈的作品都收录在《昌黎先生集》中。

后世评价:唐代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。唐宋八大家之首。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,而道济天下之溺”。

名言:业精于勤荒于嬉

2. 了解“说”的文体:

①以前我们学过周敦颐的《爱莲说》,还记得“说”这种文体吗?请同学们说一说。

——“说”是古代一种文体,既可以说明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,还可以叙事抒情,但都是为了阐明一种道理。所以,由此可见,“说”在内容上偏重于议论,类似于现在的议论文。

②《爱莲说》题目的含义是“谈谈关于对莲花喜好的问题”,那么《马说》该怎样翻译呢?试着借助本文的写作背景来谈谈。

——表面意思是“谈谈关于如何发现千里马的问题”。深层含义是“谈谈关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的问题”。

3.通读文本

1、正字音:骈死、槽枥

2、明停顿

(1)、明停顿的要求:

文言文领字或领词之后有个短暂的停顿,可以用音调的延长读出停顿。如:然后/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,而/伯乐不常有 等

段与段之间停顿时间要稍长,文言文的词尾“也”“邪”等虚词要延长声调读。

其他根据句意稍作停顿读,不要将意思读破。

(2)、学生尝试划出文中的停顿并尝试自由朗读

二.演(合作)——初次体验

(一)确立表演点:

1.辱于奴隶人之手,重在表现“辱”(一辱在“策之”,二辱在“饲之”,三辱在“鸣之”,四辱在“临之”。身体之辱,心灵之辱,能力之辱)。2.骈死于槽枥之间。3.作者的愤慨:其真不知马也!

(二)自由合作表演。

三.评(合作)——二次解读

(一)借助“评”品味出文本的主旨和细节。

1.评出千里马的内心世界:

策无道——痛

辱 食不饱——苦 骈死

鸣不通——冤

执策临之——悲

2.评出作者的思想情感

┍伯乐不常有━━ 不以千里称也 (痛惜)┑ 托

│     │ 物

马说 ┝食马者不知━━ 安求其能千里 (愤怒)┥

│     │ 寓

┕其真无马邪━━其真不知马也 (嘲讽)┙ 意

3.评出文章的角色的象征意义和文本主旨。

物象 象征义

千里马 —— 怀才不遇的人才

伯乐 —— 赏识人才的人 情感:怀才不遇的愤懑

食马者 —— 埋没人才的人/统治者

常马 —— 庸才

(二)评出表演杰出小组和三类杰出个人(语言设计杰出个人、情态设计杰出个人、情节设计杰出个人)。

(三)确立示范表演组。

四.诵(独立中合作)——二次体验

(一)音频朗读示范或教师范读

(二)比赛读: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读,教师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强化重要字词的读音并点评停顿。

(三)自由诵读,尝试背诵。

(四)朗诵式背诵和计时背诵。

五.结(合作中独立)——三次解读

(一)主旨所在:首句议论和末句抒情。共2句。食马者: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

伯乐: 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。文中洋溢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,暗示出明君对人才的重要性。

(二)表现力所在:内容对比(千里马与常马);排比反问设问修辞;漫画描摹(执策而临之曰:“天下无马!”)

六.悟(独立中合作)——生活延伸

讨论:作者认为,自己是个人才,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。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: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(范仲淹);同情百姓,写出民苦“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”的(柳宗元);与民同乐的太守(欧阳修);还有李白、苏轼、王维……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。那么,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,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?

1、伯乐的作用很重要,但并不起决定作用。

2、是金子总会发光,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。

3、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,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。

4、既要努力学习、努力工作,拥有真本领,又要积极寻找机会,寻找伯乐,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

(可联系实际来谈,如飞人刘翔和教练孙海平。一代影后章子怡和张艺谋等)

精选篇5

复习目标:

1.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。

2.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。

3.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,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。

一、复习导航

1、韩愈,字 , 朝著名文学家,与柳宗元同为“古文运动”倡导者,是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唐宋八大家有韩愈、元、自谓郡望(郡里的显贵家族)昌黎,世称 ,《马说》是其《 》中的第四篇。我们曾学过他的诗<< >>,默写此诗:

2.对照注释巩固重点词释义。

(1)故虽有名马

(2)骈死于槽枥之间

(3)才美不外见

(4)策之不以其道

〔5〕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

(6)执策而临之

(7)一食或尽粟一石

(8)安求其能千里也

3.查找有关马的成语:

二、合作探究

温馨提示: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初登仕途,很不得志。曾三次上书宰相,要求提升重用,未能如愿,心中郁闷不平。

思考题:1.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,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?

2.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,难道只是说“马”吗?

3.本文中“伯乐”“千里马”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?

4.本文的中心论点句是: ,全文的主旨句是:

三、教师导学:

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,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。请同学们阅读思考,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。

1.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:

2.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:

3.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:

4.食马者“不知马”的具体表现是:

5.对“食马者”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:

6.表现“食马者”以“知马者”身份叹息的语句是:

7.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,愚妄无知的语句是:

8.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:

四、拓展延伸

比较阅读:臣有二马,故常奇之。日啖豆至数斗,饮泉一斛,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。介而驰,其初若不甚疾,比行百余里,始振鬣长鸣,奋迅示骏,自午至酉,犹可二百里。褫②鞍甲而不息、不汗,若无事然。此其为马,受大而不苟取,力裕而不求逞,致远之材也。

① 介:披上战甲。 ② 褫(chǐ):解除。 (节选自岳飞《论马》)

1、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。

(1)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( ) (2)比行百余里( )

2、翻译下列句子。

(1)安求其能千里也? (2)介而驰,其初若不甚疾

3、本文中,直接描写作者的马“才美”“外见”的句子是:

4、这两文表面谈马,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。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?

四、课堂检测

1.翻译下列句子

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

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。

2、如果你是一匹“千里马”,而尚未被“伯乐”发现,你该怎么做?

韩愈的马说和师说

精选篇6

教学目的

1.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。

2,了解托物寓意,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。

教学重难点

托物寓意,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。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干具体事 物或形象中。

课时安排

l课时。

教学步骤

1.简介文体及作者。

“说”(见前文)

韩愈(公元768-824年),唐代文学家、思想家,字退之,河南河阳(今河南孟县)人,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。著有《昌黎先生集》(亦称《韩昌黎集》)。

2.阅读课下注释,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。

骈( )死于槽枥( )之间

骈死:骈,两马并驾。骈死意为并列而死。

②才美不外见(

外见:从外表上显现出来。

③食( )之不能尽其材(食,同“饲”)

3.教师范读全文。

4 学生朗读课文。

5阅读课文并思考:

①课文的中心与层次

中心:借古代伯乐和平里马的故事,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,甚至摧残、压抑人才,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。

层次:

第一层(第1段)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;

第二层(第2段)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;

第三层(第3段)总结全文。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。

6重点朗读第3段,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。

精选篇7

一、教学任务分析

人教版八年级语文(上.下)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,《马说》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(下)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.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。其时,作者出登仕途.,很不得意,心情郁郁,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.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,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,才可发挥才干,否则很可能遭埋没,极写知遇之难,寓意委曲深致,文气矫健挺拔,有尺幅千里之势。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,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。

二、学生分析

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,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。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,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.这篇短文可读性强,文字也不算很深,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。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,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,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.基于此种情况,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,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,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,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,不作过深的讲解.

三、教学目标

1. 能够当堂背诵课文.

2.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.

3. 掌握几个文言实词.虚词的用法.

四 、教学过程、安排

(一)导入 新课

由《神雕侠侣》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。

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,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。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,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,还要遭羞辱;遇到杨过之后,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。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《马说》,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。

(二)正音正字

祗(zh?) 骈(p?an) 一石(da) 食(sì)马者 其真无马邪(yé)

(三 )朗读课文

1.听课文录音,注意节奏和重音。

2.领读,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。

3.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。

4.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。

5.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,要求读得通顺,语音正确,不读破句。

6.针对学生朗读情况,学生自评,教师适当点拨。

7.学生齐读。

(四)感知课文内容

1.教师出示讨论题,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。

(1) 文章一开头,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

(2) 没有遇见伯乐,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?

(3)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?其根本原因是什么?

(4)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?

(5)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?

(6) 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?

(要求: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)

讨论明确: ①,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,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

②,只辱于奴隶之手。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

③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现,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。

④,且欲与常马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。

⑤,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不能通其意。

⑥,其真不知马也。

2.翻译课文

这篇短文文字不深,不须逐字逐句的翻译,让学生在前面对照注释的基础上,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,大家共同讨论。

教师指出几个常用的实词、虚词的意义或用法。

名词 鞭子 代词 代词 sì 动词 通饲喂

策 其 之 助词 食

作动词 鞭打 语气词 动词 shí 名词 食物

3.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,要求读得流畅,语气、重音、停顿和速度得当。

(1) 同桌间互相听读

(2) 男女生比赛朗读

(3) 全班齐读

(五) 研读课文,品味意境。

1 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

2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?

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,学生不难理解:

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

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

千里马比喻人才

3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? (怀才不遇,愤懑不平)

4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。

5 学生读课文,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,铿锵悦耳,声情并茂

6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

(六) 拓展延伸

讨论: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?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,人尽其才?

五 教学检测反馈设计

背诵课文并给韩愈写一封信,抚慰他怀才不遇,愤懑难平的心情。

六 自我评价

我以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亮点有三:

1.导入 新颖.<<神雕侠侣>>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非常爱看,以之导入 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2.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:范读、领读、大声读、小声读、男生读、女生读、个人读、齐读,多种形式反复诵读,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,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当堂成颂。像《马说》这样的经典名篇能够背诵,从长远观点看,这是最使学生受益的。其三就是对讨论的问题没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讨论,而是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、兴趣作出选择,这样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,成为课堂的主角。

精选篇8

教学目标

1.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,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。

2.理解千里马、伯乐、奴隶人的深层含义。

教学重、难点

1.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,了解某些相关句式的特点。

2.如何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千里马、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。

教学过程

一.导入。通过讲述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导入本课。

二.介绍说这种文体及讲解题目。

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,常用华丽的言辞来陈述作者对某事某物的见解,与现在的杂文相似。说为谈谈之意,马说即为谈谈千里马。

三.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

1.韩愈:字退之,河阳人。唐代著名的散文家、诗人,著有《昌黎先生集》,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。引导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:韩愈、柳宗元、曾巩、王安石、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。

2.写作背景:这篇《马说》大约作于韩愈初登仕途,那时的他血气方刚,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。他曾三次上书当朝的宰相,要求提拔。但很不幸,他的政见均未被采纳。之后,他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的幕下,始终郁郁不得志。加上当时政治黑暗,奸佞当权,有才干的人不受重用。所以,韩愈大有伯乐不常有之叹。

四.老师朗读课文,学生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及节奏。

1.字:骈

pián

槽cáo枥lì

才美不外见xiàn

邪yé

2.节奏:且欲与常马等/不可得

3.学生疏通课文。

五.翻译课文

1.指出译文时需要注意的字、词的翻译(采用对比法)。

2.学生讨论,自主翻译课文。

3.熟读课文,疏通脉络。

六.问题探究

托物寓意、以事喻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,在了解了本文大意后,结合写作背景,思考千里马、伯乐、奴隶人的比喻含义。

明确:千里马比喻人才,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,奴隶人比喻压制、摧残、扼杀人才的当政者。

七.拓展延伸

电影《天下无贼》中小偷的头领黎叔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:21世纪什么最宝贵?人才!学了本文后,大家觉得在韩愈那个时代什么最宝贵?(伯乐,即善于识别人才的人)假设你是一个有知识、有才干的人,那么你要怎样做才能免遭被埋没的命运呢?

(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思考题,没有固定的答案。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、言之成理即可。)

参考观点:假如我是一个有才能的人,我会充满自信,积极为自己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。虽然偶尔也会碰壁,但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,不气不馁,即使官位低也要饱含热情造福一方人民,而不是怨天尤人。

八.板书设计

马说

韩愈

(一)论述中心: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

命运:祗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

遭遇: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

结论:其真不知马也

(二)伯乐、千里马、奴隶人的深层含义

九.小结

韩愈以良马喻人才,写自己的知遇之难,是因为他生不逢时。我们有幸生活于思想开放、有言论自由的新时代,可以做到人尽其才。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言,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。同学们,莫愁前路无知己,我相信只要大家肯努力,若干年后的某一天,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;天下谁人不识我!

十.作业布置

1.生字及其注音、重点词语及其解释各3遍。

2.假如你是文中的前里马,你会对食马者说些什么呢?请写在日记本上。

精选篇9

【教学重点】

1、说的文体特点:奇巧而善辩、文艺性的议论文

2、《马说》的寓意、比喻说理

3、虚词“也”的用法,体会文中的“气”

【教学难点】

1、由“马”到“意”,透过文中情,体会文中气

2、虚词“也”的用法,另有“其、之、而、以”

3、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文学的共同特点,做一点初步文学研究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构思。

2、掌握本文灵活多变的语言。

3、理解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”等名句的含义。

【教学设计】

《马说》是一篇简短的议论文,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,疏通文意,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,深入领会文章的深刻含义。

【主要学法】

朗读法、品味、交流。

【课前准备】

熟读课文,查工具书、结合书下注释疏通课文。

【课堂类型】

新授课。

【课时安排】

二课时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第一课时

1、简介文体及作者:

“说”(见前文)

韩愈(公元768~824年),唐代文学家、思想家,字退之,河南河阳(今河南孟县)人,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。著有《昌黎先生集》(亦称《韩昌黎集》)。

2、阅读课下注释,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。

⑴ 骈( )死于槽枥( )之间

骈死:骈,两马并驾。骈死意为并列而死。

⑵ 才美不外见( )

外见:从外表上显现出来。

⑶ 食( )之不能尽其材(食,同“饲”)

邪同耶 材同才

3、教师范读全文。

4、学生朗读课文。

5、阅读课文并思考:

⑴ 课文的中心与层次:

中心: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,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,甚至摧残、压抑人才,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。

层次:

第一层(第1段)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;

第二层(第2段)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;

第三层(第3段)总结全文。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。

6、重点朗读第3段,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。

7、课堂练习:阅读课后练习,完成练习三。

8、课后练习:背诵全文。

第二课时

1、检查复习:背诵全文

2、课文学习指导

⑴ 第一节:伯乐知马(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着决定作用)首句千古感叹到底是先有伯乐,还是先有千里马?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?(学生讨论,教师总结)

全文观点──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

次句──愤愤不平千里马倒常有,可没有伯乐发现,愤世嫉俗。

末句──描写千里马的终身遭遇,“不以千里称也”“也” 肯定语气,寄予无限同情。

⑵ 第二节:不知马,害了马(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)

首句──千里马的特点特别能吃,因此特别能跑。

次句──全节之关键,“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”

末句──“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”一顿,作低回之势。接着,以“不饱,不足,不外见,不可得──安求其能千里也”层层蓄势,反问作结。“也”反问语气,愤怒谴责“食马者”害了千里马,向读者寻求公道与正义。

⑶ 第三节:太不知马(辛辣嘲讽“食马者”的愚妄无知)

首句──活画“食马者”的愚妄无知的丑态

神态:“执策而临之”洋洋自得愚妄浅薄

语言:“天下无马”有眼无珠

末句──发表感叹归结全文中心“不知马”

其真不知马也( )“也”推测语气,辛辣嘲讽“食马者”的愚妄无知。

句末可以用“!”(强烈的讽刺感情)“?”(推测语气,表达自己的观点)

(问而后答,一锤定音)学生可以自由讨论,发表看法。

⑷ 归纳寓意,附板书设计,并作课外拓展。

学生思考:本文的观点是什么?形象是什么?借伯乐与千里马来比喻什么 ?

〖板书设计〗

全文观点: 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

奴隶人(食马者) 不知马 害了马

(辛辣嘲讽) (愤怒谴责)

〖课外拓展〗

政途多失意 悲愤出奇文──中国古代怀才不遇文学初探

1、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人怀才不遇?写了些什么作品?

2、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?

(山水风景,男女之情,咏史怀古,托物寓意)

3、如果你怀才不遇,你学古代文人哪一位?

韩愈 怀才不遇文学 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 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

将上述你的观点写成一篇小论文,下节课交流。

精选韩愈《马说》教学设计篇10

一、教育目标:

(一)知识储备点

1、了解“说”这种文体的特点,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。

2、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,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。

(二)能力培养点

1、理解“千里马”、“伯乐”、“奴隶人”的深层含义。

2、了解托物寓意、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。

(三)情感体验点

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。

(四)学习目标

1、熟读、背诵课文,掌握重点词语。

2、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,体会作者情感。

二、教学设想

1、重点、难点、疑点

重点:了解“说”这种文体的特点,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。

难点:托物寓意、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。

疑点:如何结合课文内容理解“千里马”、“伯乐”、“奴隶人”的深层含义。

2、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

教读课。

“说”,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,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诉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,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。这篇说,带有寓言的色彩。文章的首句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”是全文立意之所在。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,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。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,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王,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,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。

三、课时安排

一课时

四、教学步骤

(一)情景导入

观看“万马奔腾”的音像视频资料。

师:马是一种吉祥、神圣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,而且是十二生肖之一,哪些同学属马?请站起来。请每一个人说一个有关马的成语再坐下。

生:一马当先(师:好!果真如此,说完请直接坐下)、马不停蹄、快马加鞭、金戈铁马(师:好,战场建功、巾帼英雄)、放马南山(仗打完了,放马南山,我们都渴望的和平生活)马首是瞻、马革裹尸、五马分尸、万马奔腾、千军万马、龙马精神、青梅竹马(师:好,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,富有表现力)、马马虎虎、走马观花、人仰马翻、马失前蹄、人强马壮、害群之马、单枪匹马、犬马之劳、一马平川、心猿意马、招兵买马、悬崖勒马、塞翁失马、指鹿为马。

师总结:同学们积极踊跃、争先恐后,这很好,就应该一马当先,有龙马精神。

(二)课前热身:

(1)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

骈( pian)死于槽枥(cao  li)之间    才美不外见(xian)      食(si)之不能尽其材

(2)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

①故虽有名马,祗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  (即使)(一起)

②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  (吃)

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 (饲养)(吃)

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  (况且)

⑤策之不以其道  (用鞭子抽)

⑥执策而临之,曰“天下无马”  (鞭子)

(3)重点句子翻译

①马之千里者

日行千里的马,之,定语前置的标志

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

想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,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?

③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!

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?大概是不识千里马吧!

(三)课文朗读

《马说》写于韩愈初登仕途之时,他曾三次上书宰相,请求提拔重用,均未成功,郁郁不得志。正所谓“不平则鸣”!

课文要读出这种情感,请齐读。齐读后老师指导朗读,注意重音、停顿、情感。举例:

①故/虽有名马,祗辱于/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/槽枥之间,不以/千里称也。

找学生朗读第一段,老师范读,读出痛惜之情,然后学生齐读。

②请同学读第二段,注意:

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/不外见。且欲与常马等/不可得,安求/其能千里也?

教师范读,读出愤慨之情,然后学生齐读。

③请同学读第三段,注意:

其/真无马邪?其真/不知马也!

教师范读,然后学生齐读全文。

(四)内容探究

同学们感情充沛、一气呵成,读的很好,古人云:“书读百遍,其意自见”,那你想,作者借“千里马”不遇“伯乐”的遭遇,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?

“千里马”、“伯乐”又分别象征什么人呢?

请讨论三分钟回答。

明确:见板书

马    说

韩愈

千里马        人才

伯乐          善于发现人才的人

食马者        愚昧无知埋没人才的统治者

思想感情      怀才不遇、壮志难酬的愤慨。

写法          托物寓意

韩愈,乃唐宋八大家之首,文章被誉为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但即使是这样的旷世之才,仍被埋没,实在令人痛心疾首,请让我们饱含感情再齐读课文。

    责任编辑:
    迎元旦联欢会主持词_迎新年联欢会主持词

    2024-08-21

    15篇主持人在台上表演的灵魂就表现在主持词中。在现今人们越来越重视活动氛围的社会,很多场合都需要主持人活跃现场气氛,好的主持词是什么样的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,希望对 ... [详细]

    小学开学的文案说说(小学生开学的文案短句)

    2024-09-03

    一、文案的基本要求1)准确规范、点明主题准确规范是文案中最基本的要求。要实现对广告主题和广告创意的有效表现和对广告信息的有效传播,首先要求广告文案中语言表达规范完整 ... [详细]

    开业主持词怎么写_开业主持词怎么介绍嘉宾

    2024-09-24

    主持词要把握好吸引观众、导入主题、创设情境等环节以吸引观众。随着中国在不断地进步,主持词的实用频率越来越高,一起来参考主持词是怎么写的吧,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,仅供参考 ... [详细]

    大学班会会议记录_大学班会记录班会内容

    2024-10-05

    会议记录是办公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是系部办公室人员的一项经常性工作。将大学开展班会情况做一个会议记录。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班会的会议记录范文,仅供参考 ... [详细]

    廉洁家风家训征文_廉洁家风征文2000字

    2024-09-26

    范文(精选27篇)在日常学习、工作抑或是生活中,大家都有写征文的经历,对征文很是熟悉吧,借助征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。那么,怎么去写征文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范文,仅供参 ... [详细]

    图酷

    图说天下

    资讯排行

    首页 - 主持范文 - 实习报告范本 - 主持报告 - 实习报告范文 - 诗词 - 总结范本 - 工作计划样本 - 辞职报告 - 策划书 - 通知模 - 心得体会
    电脑版 | 移动端
    | 网站地图 |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19 深度范文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4035790号
    删帖请联系邮箱:2775252566@qq.com